2021-03-04

2019-07-04

Puisque tu pars





法國第一歌神Jean Jacques Goldman於1987年寫的:Puisque tu pars
《既然你要離去》,描寫父母看著長大成人的孩子離家的心情

Puisque l'ombre gagne
Puisqu'il n'est pas de montagne
Au-delà des vents plus haute que les marches de l'oubli

既然陰影在增加
既然沒有山超越風
比遺忘的步伐更高

Puisqu'il faut apprendre
À défaut de le comprendre
À rêver nos désirs et vivre des "Ainsi-soit-il"

既然必須學習
缺乏對渴望的夢想
與隨遇而安地生活的理解

Et puisque tu penses
Comme une intime évidence
Que parfois même tout donner n'est pas forcément suffire

既然你認為
做為親密的證據
有時全然的付出
也未必是必然的足夠

Puisque c'est ailleurs
Qu'ira mieux battre ton cœur
Et puisque nous t'aimons trop pour te retenir
Puisque tu pars

既然是在他處
你會過得更好
既然我們深愛你到不忍挽留
既然你要離去

Que les vents te mènent où d'autres âmes plus belles
Sauront t'aimer mieux que nous
Puisque l'on ne peut t'aimer plus

願風帶你前往靈魂更美的人們所在之處
盼他們將比我們更愛你
既然我們不能再愛你

Que la vie t'apprenne
Mais que tu restes le même
Si tu te trahissais, nous t'aurions tout à fait perdu

盼生活將教導你
但你仍保有自性
如果你背叛自己
那我們也將全然失去你

Garde cette chance
Que nous t'envions en silence
Cette force de penser que le plus beau reste à venir

把握這個
我們默默給你的機會
堅信最美好的在未來

Et loin de nos villes 
Comme octobre l'est d'avril
Sache qu'ici reste de toi comme une empreinte indélébile

在離我們城鎮遙遠之處
如同十月在四月的東邊
盼你知道於此你遺留的
有如個不可磨滅的印記
 
Sans drame, sans larme 
Pauvres et dérisoires armes 
Parce qu'il est des douleurs qui ne pleurent qu'à l'intérieur

沒有戲劇化、沒有眼淚
沒有可憐、瑣碎的武器
因為那是內心暗淚的痛楚
 
Puisque ta maison 
Aujourd'hui c'est l'horizon 
Dans ton exil essaie d'apprendre à revenir

既然你的房子
今天成地平線
在你的流放亡中
嘗試學習著回來吧

Mais pas trop tard... 
但尚未遲

Dans ton histoire 
Garde en mémoire 
Notre au revoir
Puisque tu pars

在你的故事中
留在記憶中
我們的再見
既然你要離去

J'aurai pu fermer 
Oublier toutes ces portes 
Tout quitter sur un simple geste
Mais tu ne l'as pas fait 
J'aurai pu donner

我本可以關掉
忘掉所有這些門
以一個簡單的手勢放掉一切
但你沒那樣做
我本來可以的

Tant d'amour et tant de force
Mais tout ce que je pouvais
Ça n'était pas encore assez

如此多的愛與力量
但我所能做到的僅是如此
這依舊是不夠的

Pas assez 
Pas assez
Pas assez 
eeeeeh!
Pas assez

還不夠
還不夠
還不夠
還不夠

Dans ton histoire 
Garde en mémoire 
Notre au revoir
Puisque tu pars

在你的故事中
留在記憶中
我們的再見
既然你要離去

2017-01-06

Quand vous serez bien vieille


Quand vous serez bien vieille, au soir, à la chandelle,
Assise auprès du feu, dévidant et filant

有天當妳很老了 夜晚降臨 在燭光裡
坐在火爐旁 整理著羊毛

Direz, chantant mes vers, en vous émerveillant :
Ronsard me célébrait du temps que j'étais belle

邊低唱著我的詩篇 低聲怨道:
龍薩曾如何盛讚 當我還年輕貌美

Lors, vous n'aurez servante oyant telle nouvelle,
Déjà sous le labeur à demi sommeillant

此時  妳將不會有徹夜貼身長伴
已累得昏然半睡的女僕

Qui au bruit de mon nom ne s'aille réveillant,
Bénissant votre nom de louange immortelle

因聽到我的名而驚醒  來驚羨妳
何曾有幸  得到如此永恆的讚美

Je serai sous la terre et fantôme sans os :
Par les ombres myrteux je prendrai mon repos

我將長眠地底  成為無骨的幽魂
在桃金孃的陰蔭下  休棲著

Vous serez au foyer une vieille accroupie,
Regrettant mon amour et votre fier dédain

而妳仍將是  居家的佝僂老婦
懊悔著拒絕了我的愛
和妳那傲慢的不屑

Vivez, si m'en croyez, n'attendez à demain :
Cueillez dès aujourd'hui les roses de la vie

好好活著  如果信我  別等到明天
從今就採拮那生命的玫瑰吧




Quand vous serez bien vieille這首詩,是十六世紀法國詩人皮埃爾·德龍薩(Pierre de Ronsard,1524-1585)發表於1578的海倫十四行詩(Sonnets pour Hélène)詩集當中的一首

皮埃爾·德龍薩當年是奉法國王后凱薩琳‧德‧麥地奇(Catherine de Médicis,1519-1589)之命寫下這了詩集,以安慰王后的保護人,情人戰死在沙場而鬱鬱寡歡的埃萊娜·敘爾熱雷(Hélène de Surgères)




2016-04-08

合理的懷疑


2014年3月8日凌晨0:41,馬航MH370號班機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原定計畫於北京時間(UTC+08:00)6:30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但起飛後不足一小時,便在馬來西亞與越南海域的交界處、土珠島以南約140海里,及哥打巴魯東北東約90海里處,與馬來西亞梳邦空管中心失去聯繫

據稱該客機沿著馬來西亞與泰國邊境線低空飛行,一度恢復至正常巡航高度,當航行至麻六甲海峽東岸的檳城後轉向西偏北飛行,越過了霹靂島,並逐漸降低了飛行高度,從馬來西亞軍方雷達中消失

該客機雖一度曾短暫出現在軍方雷達,往安達曼群島方向繼續飛行,但隨後再度從軍方雷達中徹底消失,馬來西亞警方後接到9次當地人的報警,報警人均稱在馬來西亞的東北部即毗鄰馬泰邊境處,看見過一架低空飛行的飛機

馬爾地夫媒體報導稱,馬爾地夫偏遠小島胡瓦杜島(Kudahuvadhoo)上的居民稱,當地時間3月8日清晨6:15,曾見到一架飛機正在低飛,有可能是失聯的馬航370客機

此時距飛機失聯已有8個小時,但根據飛機的飛行速度推算,從馬來西亞直飛至馬爾地夫,僅需4個小時,飛機不可能是直飛至馬爾地夫,期間航線很可能有折返

2014年3月16日,英國內政部前官員、專門研究恐怖攻擊的專家李維斯利(Sally Leivesley)博士公開表示,不排除是駭客會電子裝置劫機

只要劫機者擁有尖端系統工程知識,用細小的遙控器傳出無線電訊號後,就能夠改變飛機的速度、高度及方向,因此MH370的失蹤案,可能成為全球第一起網路劫機案(Cyber Hijack)

曾先後在福特、卡特、雷根、老布希四位美國總統之任期內,擔任美國國務院官員的七十歲精神病學家斯蒂夫‧皮克曾尼克(Steve Pieczenik)博士,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表示,馬航MH370即將飛離馬來西亞領空時,轉向越南空管報告時,美國軍方利用空中預警系統(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阻截了該機信號,並使駕駛員控制的系統失靈,同時切換到遠程控制(remote control)模式

當這架飛機的海拔高度,受遠程控制猛然下降時,美國和以色列的特工,聯手關掉了機上的應答器和其它通訊系統,然後改變航向向西飛去,該機在馬爾地夫機場補充燃料後,應是又繼續飛往距印度最南端一千九百公里的英屬印度洋領地((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之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 Garcia),因為飛機上有美國不能外流的重要物資

馬來西亞八十八歲的前總理達圖‧馬哈蒂爾‧賓‧穆罕默德(Datuk Seri Mahathir Bin Mohamad)博士,於2014年五月十八日在個人FB指,有人正在隱瞞有關馬航MH370客機失聯的一些事情,人們應當去追問波音公司和美國中央情報局,而非責怪馬航和馬來西亞政府

MH370客機的通信系統和GPS設備肯定是被關閉了,但作為MH370客機Boeing 777的製造者,波音公司製造飛機時,安裝了這些通信系統和GPS設備,當然會確保這些裝置不能被輕易地關閉,因為它們對飛機的安全和運行至關重要

波音公司在美國遭911恐攻後,於2006年研製的一個名為 Boeing Honeywell Uninterruptible Autopilot「霍尼韋爾不間斷自動駕駛系統」,還獲得了美國的專利

該系統一旦啟動,飛行員將失去對飛機的一切控制,該系統還能讓一架商用客機,降落在預先設定好的地點,美國軍方和中情局顯然啟用了此裝置

阿聯酋航空總裁兼執行長的克拉克爵士,於2014年十月間,接受採訪時,宣稱:搭載了兩百三十九人、於三月八日意外失蹤的馬來西亞航空MH370班機,在消失前,該機的操控權該是已被剝奪了

航空業者不能接受「MH370是因不明神秘原因而失蹤」的說法,一架非常先進、可靠的噴射客機,竟會發生這樣的事?在他看來,只有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MH370班機,自始至終都未曾故障,且一直受人控制,很可能直到最後一刻

MH 370所使用的波音777,從不應被允許進入所謂「無法追蹤」non-trackable 的狀態,他不認為機上的前艙組員有能力,關閉該機上所有的追蹤設備,那是不可能的

該架飛機配備有非常先進、稱為ACARS的系統(Aircraft Communications A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m),它會監視飛機的引擎,並即時將飛機的相關信息,傳遞提供給航空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宣稱,在MH370消失時,ACARS系統同時失去聯繫。但最令人費解的,是找不到該飛機落下時的任何實體證據,MH370簡直是從世上消失了

他表示,世人需要知道,「飛機上究竟有些什麼人」的具體細節,且顯然有人知道甚詳,世人同時也需知道,該機的貨艙裡究竟裝載了些什麼

世人必須逼迫那些參與調查分析並詳知內情的人吐實,他個人完全不同意,已是當今世上製造最先進、擁有最佳通訊設備的飛機波音777,還需改進增加些額外的追蹤系統,來避免此狀況再度發生的觀點

馬航MH370號班機上共載有239人,當中大部份乘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隨後根據數據分析,推定的飛機失蹤位置被多次修改,最終認為航機進入並墜毀於南印度洋

2015年1月29日,即客機失蹤10個月後,馬來西亞民航局代表馬來西亞政府正式宣佈航班失事,機上239人全數罹難

2015年7月29日,法屬留尼旺島尋獲一塊疑似大型飛機襟副翼殘骸,上面有一組波音專屬的維修編號,經初步丈量判斷屬於777型客機零件,被送往法國土魯斯國防部裝備總局航空技術中心(DGA Techniques aéronautiques)實驗室分析,於2015年8月6日,被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間接證實屬於MH370

2016年3月2日,位處非洲東南的莫三比克海灘,又發現的兩件殘骸,疑是發動機整流罩,現「幾乎確定出自MH370」

馬航MH370空難迄今仍為人類商業航班空難事故史上,唯一未能確定具體失事地點的事故,同時怎麼看,都不像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2016年11月間,澳洲運輸安全局(Australian Transport Safety Bureau)由尋獲,屬2014年3月8日失聯的MH370之襟翼殘骸,進行最新檢查後論定:該飛機墜毀時,外側襟翼「很可能」未處於開展狀態

這項新分析使「當時無人操控這架班機」的論點增添說服力,相對降低了機長札哈里(Zaharie Ahmad Shah)蓄意讓飛機墜毀的可能性

這塊證實屬於MH370的襟翼,被海水沖上非洲東岸外海的留尼旺島,2015年7月被發現。澳洲運輸安全局日前公佈的分析結果顯示,在坦尚尼亞發現的襟翼未展開,因此當時不可能有人操控飛機


失蹤的馬航MH370航班很可能是,用盡燃料後急速和無控制下墮入印度洋,這份報告推翻了以來,MH370飛機墜海時、飛機是由機長操控的論點

2016-01-29

名詞解釋


1.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茨(Edward Lorenz)於1970年代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當時他舉例亞馬遜雨林的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後世人將「蝴蝶效應」引用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也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巨大連鎖反應,對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2、煮蛙效應(Boiling Frog):「煮蛙效應」原意即是把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裡,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
但如把青蛙放進個冷水鍋裡,再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

「煮蛙效應」意指一些突發的巨變事件,往往反而容易引起世人的警覺,而當世人自我感覺良好,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能清醒察覺到的那些事物,才是真正致命、無可挽回的


3.鱷魚法則(Alligator Principle ):這是美國投資界一個簡單的基本交易法則,該法則的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手

你愈掙扎,就被鱷魚咬住得越多,最後整個人都會被鱷魚給吃掉,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支腳

因而若將「鱷魚法則」用在股市投資中,就是指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大盤的走向,就必須立即執行停損,不得有任何的延誤,不得心存絲毫的僥倖,否則將全盤皆輸,甚至落得傾家蕩產

3.羊群效應(Effect of Sheep Flock):又稱為「羊群行為」(Herd Behavior),指只當領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群就跟著往哪裡走的現象,但近年研究發現,羊群並非單純只是呆呆從眾,而是基於求生存的自私心理,每隻羊都想走到羊群的中間,以減少自己被吃掉、攻擊的風險

「羊群效應」用在人類身上,俗稱「從眾效應」或「跟尾狗效應」,又被稱為「樂隊花車效應」(Bandwagon effect),是指人們受到多數人一致性思想或行動的影響,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
個人自己不作出決定,只要跳上樂隊花車,就能夠輕鬆地享受遊行中的音樂,又不用走路,也因此英文片語「jumping on the bandwagon」(跳上樂隊花車)就代表「進入主流」


5.刺猬困境(Hedgehog's Dilemma):「刺蝟困境」是十九世紀的著名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所提出,他用一個動物的寓言故事,來類比人們在建立人際關係時的一個情境

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天會想要靠近彼此取暖,但是當二隻刺蝟碰在一起時,又會被彼此的刺所刺傷,因此彼此又需保持段安全距離,雖然雙方都想保持個親近的關係

叔本華及佛洛依德都有用此故事,來描述他們對於「人和他人建立人際關係」的看法。儘管是出基於好意,但人和人的親密關係,常會伴隨些對彼此的傷害,而造成心理距離


6.手錶定律(Watch Law):又稱為「兩隻手錶定律」、「矛盾選擇定律」,當只有一隻塊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隻或者兩隻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判斷時間的信心,這就是著名的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深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持有,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將陷入混亂

「手錶定律」用在企業管理方面,則指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兩種不同的做法,也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7.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這是犯罪學裡的一個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於1982年提出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

又或想像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如果無人清理,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為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因此「破窗理論」論及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會誘使人們仿傚,甚至變本加厲,因而強調著力打擊輕微罪行,有助減少更嚴重罪案,應該以零容忍的態度面對罪案


8.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也稱為「二八定律」,或80/20法則,是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Federico Damaso Pareto,1848-1923)在1906年提出,指在眾多現象中,80%的結果,取決於20%的原因,這一法則在很多方面被世人廣泛應用


9.木桶效應(Buckets Effect):亦稱水桶原理(Cannikin Law),又稱短板理論,是指想讓個水桶盛滿水,就必須使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那麼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

也就是說,一個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故此理論也可稱為「短板效應」

在管理學上,「木桶效應」是指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是由最不利因素來決定其整體發展程度。正如,一件產品品質的高低,取決於那個品質最差的零部件,而不是取決於那個品質最好的零部件

同樣,一個組織的整體素質高低,則不是取決於組織裡最優秀分子的素質,而是取決於組織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質


10.泡菜效應(Kimchi Effect):指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過一段時間後,若將它們分開煮,其味道是不一樣的

根據這個原理可知,人在不同的環境裡,由於長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氣質、素質和思維的方式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差別

這正如中國人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應”揭示: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是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

「霍桑效應」因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心理學教授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於1927年至1932年期間,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在西方電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位於伊利諾州的霍桑工廠(Hawthorne Works)進行一系列心理學實驗而得名


12.蓮花效應(Lotus Effect ):也稱作「荷葉效應」,蓮葉的微觀結構和表面化學意味著不會被水弄濕;水滴在葉片表面就如水銀一般,並且可以帶走污泥、小昆蟲及污染物

植物學家於1970年代研究蓮葉表面,發現這一自我清潔功能,而稱之為“蓮花效應”,此效應主要是指:蓮葉表面具有超疏水(superhydrophobicity),以及自潔(self-cleaning)的特性


13.近因效應(Recency Effect):與 Primacy Effect「首因效應」相反,是指在「多種刺激於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

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

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卻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這兩種現像很常見


14.暈輪效應(Halo Effect):又稱「光環效應」,屬於心理學範疇,「暈輪效應」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是根據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後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的現象

如果認知對像,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好"的光圈籠罩著,並被賦予一切好的品質,;如果認知對像被標明是"壞"的,他就會被"壞"的光圈籠罩著,他所有的品質都會被認為是壞的


15.蘑菇效應(Mushroom Effect):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能夠接受陽光了,人們將這種初起時未獲該有之關照的現象,稱之為「蘑菇效應」


16.鯊魚效應(Sharks effect):魚在水中游動,需不斷調節沉浮,而魚身上有個儲氣的鰾,需要上浮時鰾膨脹,需要下沉時鰾收縮,所以才能沉浮非常自如

但同樣是水中生物,鯊魚卻沒有鰾,為了能夠沉浮,它就只能依靠肌肉的運動,由於重心的作用,只要它停止游弋,身子就會迅速下沉,所以鯊魚要上浮時,只能依靠肌肉不停息地游弋

對於魚來說,沒有鰾是很不幸的,然而正是由於這一先天的不足,才成就了鯊魚的“海洋霸主”地位,因鯊魚不停息地游弋,使自己的身體異常強壯,從而成為凶猛的“水中殺手”,其他有鰾的魚類,生存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卻無一例外地成為鯊魚的獵物

人們將這種因原本的弱點缺陷,意外變成獨特利基的現象,稱之為「鯊魚效應」


17.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傳說挪威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比速凍的死魚高出許多,所以,漁民出海時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讓捕獲的沙丁魚能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捕獲的沙丁魚,還是在返航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但當中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這位船長更是嚴格保守讓於魚活著返港的秘密,直到這位船長去世,長久以來謎底才被揭開

原來這位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對環境陌生,便開始四處遊動

被捕獲的沙丁魚,見了鯰魚後當然十分緊張,求活命的本能,讓沙丁魚四處亂竄躲避,因而當漁船返抵港口,仍可見到一條條活蹦亂跳的沙丁魚

「鯰魚效應」即是是指,在個特定環境裡,透過引入強者,來激發周遭弱者變強的一種效應,然而這效應卻飽受世人懷疑,認為它與「老鷹重生」那般,都是沒有依據的唬爛理論


「老鷹的重生」( rebirth of the eagle)稱,老鷹活到四十歲時,喙、爪子、羽毛都已經老化,這時它必須飛到懸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把指甲拔掉,讓喙、爪子重新長出…

老鷹需歷經五個月的折磨後,才得以重新飛翔,但經這樣的蛻變,它可再活個三十年

2015-02-15

Werden Wir Uns Wiedersehen (我們是否能再見)


Werden Wir Uns Wiedersehen
我們是否能再見

Was will das Schicksal mir Beweisen, warum muss ich durch Liebe leiden. 
Warum sind Schmerzen unerträglich und warum finde ich den Weg nicht. 
Werd ich Sie wiedersehn? Warum lief sie mir übern Weg? 
Werd ich es bald verstehn? - Oder ist es schon zu spät?

痛苦對我證明了什麼,為什麼我必須喜歡這命運
為什麼這苦是如此無法承受,我卻找不到出路
我會再見到你嗎?為何你走進了我的生活
我終究很快會理解嗎?還是一切都已太遲

Ich weiß nicht wer du bist, du weißt nicht wer ich bin, 
wer weiß ob ich dich jemals wieder find. 
Gehörst du nur zu mir, gehöre ich zu dir, 
warum musste ich dich so schnell verliern.

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
誰知道,或許我將再找不到你
你不專屬於我,我卻專屬於你
為何我會這麼快就失去你

Was will das Leben mir nur zeigen? 
Ich will doch einfach glücklich sein denn 
das Schicksal nimmt mir soviel Liebe 
warum hat es sich so entschieden 
Werd ich ihn wiedersehn? -Warum geht es mir so nah? 
Werd ich es bald verstehn? Ich frag mich warum ich jetzt sag.

生命欲向我展示什麼
我僅想因此而愉悅
命運讓我愛意盎然
為何命中註定如此
我能否再見到她?為何近在咫尺
我是否很快會理解?我不知當下所言

Ich weiß nicht wer du bist, du weißt nicht wer ich bin, 
wer weiß ob ich dich jemals wieder find. 
Gehören wir zusammn, gehörst du nur zu mir 
warum musste ich dich so schnell verliern.

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
誰知道,或許我將再找不到你
讓我們一起同行,你僅屬於我
為何我會這麼快就失去你

2014-10-12

五十年不解之謎


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中午12:30,時任第35任美國總統的約翰·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1963),在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時,遭人射擊三槍暗殺,並於當場斃命




生前好色過人,非但睡過當代著名豔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1926-1962)、連自己父親女友都不放過的甘迺迪,是美國史上,第四位遇刺身亡的總統,也是第八位在任期內去世的總統




負責總統遇刺案調查工作的華倫委員會(Warren Commission),在經過了長達十個月的調查後,於1964年九月,發表了一份官方報告,指刺殺甘迺迪的兇手,是德克薩斯州教科書倉庫大樓的二十四歲僱員李·哈維·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




奧斯華於案發兩日後,在警察的嚴密戒備提審中,被罹患癌症末期的黑道份子傑克·魯比(Jacob Leon Rubenstein,1911-1967)當眾開槍擊斃滅口




華倫委員會的報告指,他從教科書大樓六層上的窗口,向乘坐敞篷車、正從樓下經過的總統開槍行刺成功。迄今約翰·甘迺迪欲刺身亡已逾五十年,但該案調查報告自始無法讓眾人信服,仍存著很多質疑,非但引起人們廣泛猜測,並對此案產生了許多行刺真相的理論



《致命的錯誤:殺害肯尼迪的那槍》Mortal Error: The Shot That Killed JFK 是博納·門寧格(Bonar Menninger),依據身兼神槍手、槍匠和彈道學專家於一身的霍華德·多納休(Howard Donahue)之論點,於1992年著作發表的一本非小說類書籍




該書內文指,實際上殺害甘迺迪總統,將他頭顱右上方打爆,讓他當場腦漿四溢、橫死當場的那一槍,該是身後隨車的特勤局人員喬治·希基(George Hickey),手持柯特槍廠剛研發出來的AR-15步槍,即後來美軍廣泛使用的M16,所意外擊發的




當李·哈維·奧斯華從教科書大樓六層上的窗口,向乘坐敞篷車、正從樓下經過的總統開第一槍,喬治·希基意識到李·哈維·奧斯華的位置在後方,便機伶地從車座取出AR-15步槍持槍戒備




李·哈維·奧斯華隨即接著開第二槍後,總統車隊突然開始加速前進,欲迅速脫離現場。此時,正站立在座位軟墊上的喬治·希基,因重心不穩而搖晃跌落座位,過程中不慎觸發了一槍,正恰巧將甘迺迪頭顱打爆





霍華德·多納休指,只有新款AR-15步槍的子彈,因彈頭以銅包裹,在擊中瞬間才會爆裂,在甘迺迪的頭顱裡,留下逾四十個小碎片。若是李·哈維·奧斯華那把舊式步槍所擊使用的子彈,不會造成爆裂

1995年四月,喬治·希基對《致命的錯誤:殺害肯尼迪的那槍》出版商提告,控以毀謗聲譽,但此訴訟案最終於1997年被駁回





提出此論點的霍華德·多納休在1999年去世,被指稱犯下烏龍致命錯誤的喬治·希基也在2005年去世。然而,世人還是不確定約翰·甘迺迪的頭,在1963年11月22日那天,究竟是被誰開槍打爆的...

2014-06-08

斯蒂夫·皮克曾尼克說故事

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一班從吉隆坡前往北京的波音777-200ER航機神秘失蹤的事件,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離奇」的飛機失聯案例,該機迄今仍未被尋獲

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08:00)凌晨0:41,馬航MH370班機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機上載有239人(包含兩名幼兒),當中大部份乘客均屬中國公民

MH370原定計劃於北京時間(UTC+08:00)6:30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但起飛後不足一小時飛機內通訊系統即被關閉,導致飛機在民航雷達上消失,並且與馬來西亞梳邦空管中心失去聯繫

依照民航雷達資料,此班機失蹤前的最後位置位於馬來西亞與越南海域的交界處、土珠島以南約140海里及哥打巴魯東北東約90海里

然而,馬來西亞軍用雷達偵測到航機事後改向西方轉西北方飛行,跨越馬來半島並進入印度洋。失聯17天後,馬來西亞首相納吉於3月24日宣布根據最新的數據分析,馬航370號班機航程「終結」於南印度洋,並且宣布,推定客機上227名乘客及12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

以下是我以為「最接近真相」的經過...

馬航事件,大陸、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決定在印度洋進行搜尋的新階段,馬航客機的飛行路線將被重新檢查評估,但有關馬航MH370的陰謀論,卻在這時候又傳出



曾先後在福特、卡特、雷根、老布希四位美國總統之任期內,擔任美國國務院官員的七十歲精神病學家斯蒂夫·皮克曾尼克(Steve Pieczenik)博士,是當今世上最有經驗的國際危機處理者和人質談判代表之一


多才多藝的斯蒂夫·皮克曾尼克,同時還是個軍事間諜小說的作家。他日前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表示,美國該是利用馬航MH370客機,表演了一出好戲,而澳大利亞則是其表演夥伴

美國先是把世人所有註意力和搜尋努力轉移到了南海,而當時飛機在印度洋上飛行。之後,又給互相矛盾的聲明和證據,讓全世界感到困惑,此時澳大利亞也加入一起演了這齣戲



斯蒂夫·皮克曾尼克指,馬航MH370客機失踪時,美國正從阿富汗撤兵,塔利班劫持和伏擊了他們的護衛,並抓住了指揮官和打包在六個箱子中、重約二十噸的控制系統






該系統可以讓所有美國無人飛機失效,阿富汗塔利班份子計劃把這批美國的控制系統賣給俄羅斯和中國


但當時俄羅斯正忙於自身的危機,中國抓住機會就購買控制系統進行商談,並在付款之前,派出了八名科學家檢查該系統

2014年三月份,皮克曾尼克就宣稱,這八名科學家和六個箱子,已運到了馬來西亞,並把貨物放在中國大使館

為了安全運送這批貨物,中國決定透過民用飛機MH370運送回國,並認為美國不敢對民航怎麼樣

美國方面則要求以色列情報部門參與奪回貨物,然後派出五名美國人和兩名以色列人搭乘了這架飛機。之前,官方也曾公佈,在馬航MH370客機上,曾有兩名使用偷盜的護照登上該機之伊朗人,或與此有所關連


皮克曾尼克表示,馬航MH370即將飛離馬來西亞領空時,轉向越南空管報告時,美國軍方利用空中預警系統(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阻截了該機信號,並使駕駛員控制的系統失靈,同時切換到遠程控制(remote control)模式


當這架飛機的海拔高度,受遠程控制猛然下降時,美國和以色列的特工,聯手關掉了機上的應答器和其它通訊系統,然後改變航向,向西飛去



是以三月間,英國曾有不知情的反恐怖攻擊專家莎麗·李維斯利(Sally Leivesley)公開表示,雖不排除機師挾持飛機的可能,但駭客也有可能會用電子裝置劫機

只要劫機者擁有尖端系統工程知識,用細小的遙控器傳出無線電訊號後,就能夠改變飛機的速度、高度及方向,因此MH370的失蹤案,可能成為全球第一起網路劫機案(Cyber Hijack)
皮克曾尼克認為,該機該是飛過蘇門答臘南部、安南巴斯、印度南部,之後在位於印度西南偏南之印度洋水域的馬爾地夫(Maldives)降落


當時,馬爾代夫達盧環礁(Dhaalu Atoll)的首都庫達虎瓦都(Kudahuvadhoo)的居民紛紛
稱,2014年3月8日,當地時間早上6時30分(馬來西亞時間上午9時30分),他們曾看到了一架巨大的飛機低低的划過天空

當時飛機引擎的聲音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架機身噴有紅藍色的大傢伙,即是有力證明。該機在馬爾地夫機場補充燃料後,又繼續飛往距印度最南端一千九百公里的英屬印度洋領地((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之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 Garcia)


該島有英美的聯合軍事基地,但主要是美軍使用,是美國在印度洋中部的空軍基地。出自軍事原因,島上的原住民早被英政府驅離,該島因而長年無常駐居民



馬航MH370機上的貨物和黑盒子,在迪亞哥加西亞島上被移除卸離。隨後,馬航MH370客機再次起航,最後在南印度洋墜毀。美國欲讓世人認為,飛機是在燃油耗盡然後墜毀,並將責任歸給飛機的駕駛員... 



馬航事件的飛機是馬來西亞所屬的,事又發生在馬、越空域,但飛機是美國波音生產的,乘客又大部分是中國人


事件的火候拿捏也正好,開始就稱失聯,不是劫機,不是失事。失聯可轉化為劫機、失事,復聯,也可永遠失聯。光這遣詞造句,就相當高竿,絕對可發展為多種可能性

此次事件,既要引起中國注意,但又似乎不是直接針對中國。然而這畢竟是陰謀,一旦敗露,世界嘩然,甚至可能引起戰爭,風險極大。既要中國陪著玩,又不要玩過了火,因而事件火候的拿捏,需極為精準

由此觀之,此整個事件必出自高人之手,經反復醞釀、左右推敲,多次推演、多個預案。事情能實施到滴水不漏,全世界都找不到的地步,誰幹的? 


馬來西亞於飛機失聯五個小時後才通知中國,美國該是有足夠時間,來處理這飛機和乘客。美國情報部門顯然於事先,警告了在場的無關人等「閉嘴」


於是印度軍方雷達壞了,身為當事人的馬來西亞官方吞吞吐吐,新加坡、泰國則是一言不發。在此同時,又釋放了各種煙霧彈、假消息來混淆視聽

事發後,中國方面對整個事件反應迅速,於第一時間派出了艦船、飛機下南海,調集了十枚衛星監視查看。越南則是熱情洋溢來幫忙,開放領空給中國

隨著事態擴大,戰場轉到印度洋,中國增加衛星數量,增派艦船、飛機、人員擴大搜尋。美國隨即拋出向北的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航線和向南的澳大利亞航線試探

中國毫不猶豫地否決了向北的航線,表達了對中亞屬於自己勢力範圍的自信心。直接出師向南航線:美國的勢力範圍澳大利亞

整個馬航事件過程中,大部分國家一聲不吭,安靜的出奇-包括新加坡、日本、韓國、印度、印尼等都在裝死,不想暴露自己、捲入這場大國間之是非



馬來西亞八十八歲的前總理達圖·馬哈蒂爾·賓·穆罕默德(Datuk Seri Mahathir Bin Mohamad)博士,於2014年五月十八日在個人FB指,有人正在隱瞞有關馬航MH370客機失聯的一些事情,人們應當去追問波音公司和美國中央情報局,而非責怪馬航和馬來西亞政府

MH370客機的通信系統和GPS設備肯定被關閉了。作為MH370客機Boeing 777的製造者,波音公司製造飛機時,自然安裝了這些通信系統和GPS設備,波音公司當然會確保這些裝置不能被輕易地關閉,因為它們對飛機的安全和運行至關重要

但波音公司於2006年研製的一個系統,獲得了美國的專利,該系統一旦啟動,飛行員將失去對飛機的一切控制,該系統還能讓一架商用客機,降落在預先設定好的地點




馬哈蒂爾引用了某網站於2006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說,如果恐怖分子企圖控制飛機,那麼飛機上的該“不間斷自動駕駛系統”可通過機上感應器啟動,但中央情報局等政府機構,也可通過衛星系統來遠距離啟動該系統


很明顯,波音公司和某些機構,擁有對包括MH370客機在內的商用客機之不間斷控制能力。是否有這種可能,在某人直接或遠程取得對飛機的控制後,MH370客機的飛行員,隨之失去了對飛機的控制

馬哈蒂爾認為,搜尋客機殘骸、油跡或偵測黑匣子的信號都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這很有可能不是燃油耗盡後的普通墜毀。MH370客機目前很可能正在某地,並且機身已沒馬航標識。
波音公司應該對這一所謂的 anti-terrorism auto-land system「反恐自動著陸系統」進行解釋。我無法想像飛行員在洶湧的大海進行軟著陸,然後靜靜地隨客機沉沒





在馬航MH370航班失聯七十一天後,第一本相關書籍 Flight MH370:The Mystery《MH370航班之謎》於五月十九日在澳洲雪梨發售

本書作者為作家兼記者奈傑爾·考索恩(Nigel Cawthorne)認為,這過程中有一則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在MH370機上的通信應答系統,於淩晨一點二十一分關閉前後時,在泰國灣一處鑽井平臺工作的紐西蘭人邁克·麥凱(Mike McKay),宣稱曾看到了一架正燃燒著的飛機


奈傑爾·考索恩於是將這一幕,與泰國和美國當時在南海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給聯想在一起




於2014年元旦,被英國皇家,以促進該國經濟及航空事業繁榮,授二等大英帝國勳章的蒂莫西·查爾斯·克拉克(Sir Timothy Charles Clark)爵士,畢業於倫敦大學經濟系

大學畢業後,他於1972年,加入1970年甫成立的英國金獅航空(British Caledonian),展開了他此生漫長的航空事業生涯

1975年,克拉克爵士跳槽到位於中東、鄰近波斯灣西岸的島國巴林(Bahrain),在其國營的的海灣航空(Gulf Air)任職,後被公司派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中,人口最多的酋長國杜拜(Dubai)工作

因緣際會讓他於1985年,成為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 Airline)的創始團隊成員並兼企劃負責人

在花費了十八年青春歲月,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創立起阿聯酋航空的航空事業版圖後,莫西·查爾斯·克拉克爵士於2003年被指派為該公司的總裁

迄今,身為英國皇家航空協會(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院士的他,仍是阿聯酋航空總裁兼執行長,此外,還兼任阿聯酋慈善基金董事長

2013年,克拉克爵士被「航空周刊與航天技術」雜誌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評為該年度的「風雲人物」Person of the Year...

阿聯酋航空總裁兼執行長的克拉克爵士於2014年十月間,接受德國雜誌《明鏡》Spiegel採訪時,宣稱:搭載了兩百三十九人、於三月八日意外失蹤的馬來西亞航空MH370班機,在消失前,該機的操控權該是已被剝奪了

航空業者不能接受「MH370是因不明神秘原因而失蹤」的說法,僅是他所負責經營的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公司,使用了將近一百三十架,與馬航失蹤班機MH370同款的,波音777型飛機

MH370迄今仍然是航空業未解的大謎團之一,就個人而言,他認為是人不能再容許這種是發生,同時也必須查清飛機失蹤的原因

空中交通管制在MH370飛機起飛不久,就與其失去所有聯繫。航空事故調查人員正試圖確定,為什麼該機上可提供精確的位置、速度和航向信息的應答器(transponders)會被關閉

一架非常先進、可靠的噴射客機,竟會發生這樣的事,在克拉克爵士看來,只有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MH370班機,自始至終都未曾故障,且一直受人控制,很可能直到最後一刻

他表示,以他個人的看法,MH370班機可能受人控制,但究竟是何人,卻是誰都有可能。世人需要知道,「飛機上究竟有些什麼人」的具體細節,且顯然有人知道甚詳,世人同時也需知道,該機的貨艙裡究竟裝載了些什麼

世人必須逼迫那些參與調查分析並詳知內情的人吐實,他個人不同意,已是當今世上製造最先進、擁有最佳通訊設備的飛機波音777,仍需改進增加些額外的追踪系統,來避免此狀況再度發生的觀點

克拉克爵士稱,MH 370所使用的波音777,從不應被允許進入所謂「無法追踪」non-trackable 的狀態,他不認為機上的前艙組員有能力,關閉該機上所有的追踪設備,那是不可能的

該架飛機配備有非常先進、稱為ACARS的系統(Aircraft Communications A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m),它會監視飛機的引擎,並即時將飛機的相關信息,傳遞提供給航空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宣稱,在MH370消失時,ACARS系統同時失去聯繫。但最令人費解的,是找不到該飛機落下時的任何實體證據,MH370簡直是從世上消失了,這引起克拉克爵士一定程度的懷疑,他同時表示,其個人對此意外事件迄今的調查進展,完全不滿意



1950年6月爆發南北韓朝鮮戰爭後,中國於1950年10月首次有償獲得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米格-15,史達林後又無償援助中國372架米格-15,截至朝鮮戰爭結束,蘇聯共約出售了1000架米格-15予中國

1954年10月,中國政府根據蘇聯建議,決定停止自行試製米格15,改由瀋陽飛機工業公司,仿製蘇聯的米格-17戰機,1956年7月首次試飛成功,命名為殲-5(J-5),成為中國第一款自製量產的噴氣式飛機,截至1959年停產前,共生產了1973架

中國又於1958年開始,研仿米格-19L戰機,於1959年9月首飛成功,後仿製米格-19S成功,命名為殲-6(J-6),成為中國第一款超音速戰鬥機,於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

1960年代初期,中國從蘇聯進口了十架米格-15改裝成的無線電遙控靶機。1964 年,中國開始組成靶機仿製生產線,用米格-15改製成靶機,仿製的靶機並於1966年初試飛成功

1961年3月,蘇聯將在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情況下,蘇聯有償提供技術、圖紙和零件,讓中國自行製造米格-21F-13戰鬥機,但中國工業部門技術人員,在核對文件資料時,發現有多達256項重要技術資料不全

仿自米格-21Ф-13型的首架殲-7原型機,1965年10月完成,1967年開始小規模批生產。殲-7現已由中國空軍退役,但仍少量接單生產出口予落後國家

改造無人機的出發點,更多還是對退役飛機“生命的延續”。與專門設計的無人機相比,改裝無人機擁有諸多優勢:

首先,它具有較高的使用效費比,在平台技術和改裝技術的成熟度上都比較高,具風險較低、能夠迅速研制並部署的明顯優勢

再者,改裝無人機飛行性能優異。一般情況下,隻要控制技術和手段過關,改裝無人機基本上,是直接繼承了原型機的飛行性能。而且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甚至還能突破原來有人駕駛時,飛行員生理極限所帶來的制約

近年隨著中國航空機載設備和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改裝無人機的性能不斷提高,功能也逐漸向其他領域拓展和延伸


勤儉的中國人將部分除役的殲-5、殲-6、殲-7,被改裝成無人機。因而經濟崛起後的中國,對提昇無人機操控技術之獲取,更是無所不用其極...